2022-03-21 17:49:00
资料图
直新闻:刘先生,我们看到,俄乌冲突进入第26天,俄军不仅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于实战中正式使用高超音速导弹,而且俄罗斯的末日战机也有启动迹象。你认为,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特约评论员刘和平:大家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意味着人类的战争样态和方式,发生了质的转变,也就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以枪炮和坦克为主的热兵器战争,转变为了以远程打击为主的高科技战和信息战。在这种战争形态下,相关国家的军队赢得战争,已不再依靠坦克大炮为主的钢铁洪流,而是先行通过一波密集的远程制导打击,就基本上决定了战争的走向与胜负。
而从俄军在俄乌冲突已经发生25天之后,仍然决定发动另外一波远程制导打击,并且扔出了“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与“口径”巡航导弹,我们至少可以解读出这么几重信息——
其一是,俄军在俄乌冲突72小时内发动的第一波精确制导打击,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由于北约国家尤其是英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毒刺”防空导弹,导致俄军的常规军用飞机尤其是军用直升机出现了大量的战损。
第二,它还意味着俄军发动的地面钢铁洪流进攻进展得不顺利,截至目前为止,没有在预期内拿下整个乌克兰,甚至没有拿下乌克兰的多数大中城市。我们甚至看到,原先采取进攻态势的俄军装甲部队,已经开始就地挖掘战壕与修筑防御工事了。这就说明,这场冲突已经被西方扶持的乌克兰军队导入到了一场持久战与消耗战当中。
我认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俄军才不得不另寻出路,拿出自己的看家大杀器,重新对乌军展开新一轮的精确制导打击,意图瘫痪乌克兰的军事指挥系统与情报信息系统,为接下来地面钢铁洪流发起新一轮的进攻扫清障碍。
当然,俄军这次拿出牛刀来杀鸡,还有另外一重目的,那就是打给美国与北约看,警告美国与北约不得向乌克兰提供更多的进攻性武器,派出更多的所谓“志愿军”。
乌克兰
直新闻:那对于俄军向被包围的乌克兰东部城市马里乌波尔守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限期放下武器投降,但乌克兰方面表示会坚守到底,你又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刘和平:我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俄军的装甲部队在乌克兰其他地方的进攻都已经暂停下来了,甚至转为了防御状态,而对乌东部城市马里乌波尔,则集中兵力进行了包围,并准备要发起全面的总攻,与此同时,俄军对乌克兰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萨的围攻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我认为,这些都意味着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战术再度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与调整——
其一是,俄军正在试图全面拿下乌克兰的南部出海口,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在俄乌冲突中拿下制海权,而且是为了开辟海上补给通道。
第二,俄军在拿下赫尔松之后,再度集中力量准备拿下马里乌波尔与敖德萨,仍然是在为接下来的谈判做准备,在为自己累积谈判筹码。而乌方在明知马里乌波尔已经被团团包围,接下来有可能被俄军打成变成一片废墟、城内守军有可能要全军覆没的情况下,仍然拒绝投降,那是因为乌方认为,这不仅事关俄乌谈判桌上的得失,而且事关俄乌战事的全盘战局。一旦马里乌波尔守军缴械投降了,将会给正在其他地方进行拼死抵抗的乌克兰守军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而军心一旦垮了,整个战场形势就有可能会被逆转。西方国家一旦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也将会放弃对乌克兰的支持,乌克兰就将大势已去。这也就预示着,接下来乌克兰在整个俄乌冲突中都将会坚持到底。乌克兰危机演变成日益惨烈的消耗战,将会持续下去。
作者丨刘和平,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延伸阅读:
俄军高调展示大杀器“匕首”,美方反应耐人寻味
直新闻:俄国防部周六(19日)高调宣称,前一天在乌克兰战场发射了一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摧毁了乌西部一处地下军火库,俄方还发布了相关视频,你对此如何看?
特约评论员管姚:对俄方昨天的宣布,包括公布的攻击视频,乌克兰也已作出回应,但仅承认目标被毁,声称无法证实俄方使用了高超音速导弹。目前俄乌战事已进入第四周,乌方指责俄军累计至少对乌发射了1800枚导弹,但美军预估数量要低一些,估计在1000枚左右。
即便采信美方预估,俄军至少已对乌轰出千枚导弹,为什么要单为“匕首”上阵开发布会,而且要发布视频为证?因为这把“匕首”太不寻常,是公认的大杀器。高超音速武备的门槛是5倍音速,而“匕首”导弹是10倍,最大射程2000公里,空基发射,一般由俄军最先进战机米格-31挂载。
俄方此次未公开“匕首”从哪里射出。“匕首”之为大杀器,首先是“匕首”之利,它核常兼备,既可装常规弹头,也能装核弹头,当然俄军确认这次搭载的是常规弹头。其次是“匕首”之快,以10倍音速在相对弹道导弹低得多的高度飞行,甚至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变换轨迹,具有极高的突破能力,也极难被追踪拦截。这是美方对俄高超音速武器极为忌惮的原因所在,CNN昨天称,如果“匕首”在乌上阵获确认,这将是这款高超音速武器首次投入实战。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匕首”首攻炸毁的是西部目标,俄国防部发言人称,地下军火库中存有导弹及空军弹药。俄军在乌战事,主要在南部、东部及围绕首都基辅的攻势展开。俄军在“匕首”出击当天,也轰炸了西部一处乌克兰军营,导致数十名官兵阵亡,这是俄乌战事爆发以来乌军最大规模单一战损,而军营所在地距乌波边境仅数十公里。
所以这恐怕意味着,尽管俄军对乌几路攻击都遭遇停滞,尤其是针对首都基辅的合围难以推进,但俄军对乌军事压力没有丝毫减弱,甚至地面攻势未波及的乌西部地区,也在加大远程攻击,打击目标包括乌军指挥控制中心及军备后勤系统等。当然,外界最关切的,无疑是“匕首”上阵的信号意义。
资料图
直新闻:那么在你看来,俄军视频高调展示大杀器“匕首”上阵,意在释放何种信号?
特约评论员管姚:“匕首”上阵绝非孤立事件,我们可以联系近期连串事态合并来看。就在本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核战争的前景,现在又回到了可能的范围。
就在“匕首”刺出前日,美国“航空家”网站通过在线航班网络追踪发现,隶属俄空天军和特种飞行中队的22架飞机突然集体行动,从莫斯科附近机场升空,飞往俄东南方向多地,其中尤其令人关注的,是有“移动的克里姆林宫”之称的图-214PU,以及图-214SR、伊尔-96-300PU等起飞机型,都与核战密切相关,被称为“末日机型”。再联系早在俄乌战事爆发前,总统普京已下令俄战略部队提高核战备。
所以此时俄军视频展现战略大杀器出击,外界当然会产生联想,俄军“匕首”首次在乌出击,但这会是最后一次吗?如果答案是不,那么更惊心的问题来了,这次“匕首”携载的是常规弹头,下次还会是吗?俄罗斯其他大杀器呢,会投入战场吗?
针对乌战场态势,德国汉堡大学核战略学家库恩三天前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强调认同联合国秘书长的警告,对乌使用核武机会非常低,但绝不是零,它是真实的,而且可能会增加。
那么随着“匕首”登场,跨过核战红线的风险系数再度升级。就打击效果而言,以“匕首”攻击军火库目标远非必选项,俄常备武库同等射程的其他导弹均可替代。曾在美国国防情报局负责俄罗斯战略研究的军情专家柯夫勒认为,“匕首”是军事意义上的gamechanger,所谓“游戏颠覆者”武备,俄军亮“匕首”,意在向美国及北约释放明确信息。
她今天在接受福克斯电视台采访时强调,普京就是要以此显示对核战高容忍度,一旦他继续被逼进角落,就会选择“匕首”式强硬回击,所以柯夫勒认为,俄方战略信息是要显著提升核威慑,震慑阻止美方进一步介入乌克兰局势。
资料图
直新闻:那么美方接收到了“匕首”信息吗?美方一直视高超音速武器为头号威胁,这次将如何回应?
特约评论员管姚:按照《纽约时报》的说法,高超音速武器是美俄军备竞赛的焦点所在,三天前,美国国会研究局发布的一份专门报告披露,五角大楼已申请在2022财年拨备38亿美元用于高超音速武器研发。
美国自世纪初开始专项研究,但迄今尚无一款武器列装军用,这是美方“高超音速武备焦虑症”持续延烧的原因所在。烧到什么程度,除了俄罗斯,相关症状也开始向中方投射。去年夏天,英媒率先爆假料,称中方进行了高超音速武器实验。
虽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再澄清,这是航天载具回收实验,但美国舆论场却是炸了锅,包括拜登、参联会主席米利等军政高官,均拿假消息说事,拜登更口不择言,爆出所谓“协防台湾”的乌龙,白宫只能紧急灭火。
既然对“高超音速武器试验”的假消息,都能大阵仗回应说破天,那么高超音速武器真的在现实战场炸响之后呢?所以这就很耐人寻味了,美方这次表态反应,异乎寻常地克制。在回应CNN查询时,五角大楼仅低调表示,美方监控到了相关武器发射。
去年的狂燥症反倒不见了,这不是叶公好龙的现实版吗?这难道不是对副外长乐玉成昨天演说观点的即时佐证吗?不能把小国当枪使,小国更不能一厢情愿沦为大国的枪。乐玉成说,大国怕卷入矛盾冲突对自己造成伤害,便对小国开空头支票,让它挺在前面当马前卒,甚至利用其打代理人战争。
本来只要说一句话,承诺北约不再东扩,就可结束危机,防止生灵涂炭,但却宁可煽风拱火,隔岸观火,一边让自己的军火商、银行家、石油大亨赚得盆满钵满,一边让小国民众去承受多年难以愈合的战争创伤,这是极不道德、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俄罗斯显著升级了核威慑信号,如果乌克兰还在幻想美西方会出手干预、强力介入,那它一定会再次失望,会再度被侮辱被损害。
作者丨管姚,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