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9 02:21:02
2345电影网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2345dy.com
1950年5月初,身在中南海办公的毛主席忽然收到一封来自老家的信件。这封信是由毛主席的堂弟毛泽连书写的,信中说:由于今年春天,老家韶山一带40多天没下过雨,所以遭遇了严重的旱灾,由于旱灾的影响春耕都没有办法进行了,很多百姓甚至都没有粮食可以果腹了,乡亲们过得都比较艰难......。读了信的毛主席在了解了家乡的状况之后,心里也是十分的着急,但是由于公务缠身一时半会他也没办法回到老家帮助大家伙。正当毛主席在为此事发愁时,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大儿子毛岸英,于是便马上决定让毛岸英替自己回韶山老家省亲。
毛主席、毛岸英
数日后,毛主席找来毛岸英,专门向他交代了这件事情。同时还嘱咐毛岸英这次回乡最主要的就是两件事:第一是给外婆祝寿;第二则是探望一下韶山的乡亲们。除此之外,毛主席还毛岸英出发前还专门交代了3个“注意事项”:第一点,就是让毛岸英在下了火车之后,骑马前往韶山,但是一定要在距离韶山30里外的银田寺下马,并步行回乡,这是对家乡长辈们的尊重!第二点,是让毛岸英在回到家乡之后,要注意辈分,因为老家韶山冲是很讲究辈分和礼仪的,不能没大没小,见了老人家要喊阿公,见到长辈们要喊叔叔伯伯,就算是没有亲属关系的同辈也要叫同志,不能在老家摆架子!最后一点就是,回乡一定要带些礼物,如果遇到生活困难的乡亲,也要接济一下。至于“接济老乡”用的钱则是毛主席从自己的稿费中支出的,在毛岸英临行前他已经准备好了一些钱。
毛主席
就这样,毛岸英在父亲的细心嘱托下踏上了回韶山老家的路。下了火车之后,毛岸英与韶山的堂兄弟还有湘潭县副县长三人便骑着马匆匆往韶山冲赶去。当然毛岸英也没忘了父亲的嘱托要在银田寺下马步行,一路上他都在注意银田寺的位置,可最终还是搞错了,还没到银田寺是毛岸英误将云湖桥附近认成了银田寺便开始牵马步行,然而云湖桥距离银田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当毛岸英三人走到银田寺门口时这才意识到他们下马下早了,不过三人并没有抱怨,依旧兴奋地往家乡赶着。等到傍晚时分,毛岸英一行人才牵着马走进了韶山冲乡亲们的视野当中。
毛岸英
看着穿着朴素、专挑小路走、有马不骑非牵着走的几人,乡亲们觉得有些不正常,便认为他们不是什么好人。还好毛岸英一进村就向乡亲们介绍自己,乡亲们这才恍然大悟,纷纷感叹道:“原来是毛主席的大儿子回乡了啊!”在乡亲们的“口口相传”间,不出半晌,毛主席大儿子回乡的消息传遍了韶山冲的每个角落。大家都纷纷走上前与毛岸英握手问好,等他与大伙聊完天之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由于当时天已黑再加上韶山的路不好走还是泥巴路,所以当他们赶到落脚点——韶山县政府时已经是深夜了。三人找了一间办公室便决定暂住一晚,第二天再去拜访乡亲们。
毛主席,毛岸英
可谁知还没等他们收拾好房间休息,县政府门口就聚集了很多乡亲,大家都是在听说了毛岸英回来的消息之后自发赶过来的。站着大家都如此激动,毛岸英直接打开门让大家都进门坐下,不一会儿,毛岸英便被乡亲们围坐在了中间。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地都在向毛岸英嘘寒问暖,他们又的问“岸英啊!累不累?”有的问“毛主席他老人家身体怎么样?”更有热情的婶子说:“岸英啊!吃晚饭没有?婶子给你做去!”受到大家亲切问候的毛岸英瞬间感觉到无比温暖,他一一回答了乡亲们的问题,并婉拒了大婶的好意,随后便跟大家伙聊起了家常。
毛主席与毛岸英和亲人们
不过热情的大娘大婶们才不管毛岸英答应与否呢!她们纷纷到家支起锅灶做起了饭菜,不一会儿一样样好吃的家乡菜就摆到了毛岸英的面前。看着眼前这个没有半点架子的毛岸英,大家伙都感到十分的亲切,于是乎大家便畅所欲言了起来,期间有人问毛岸英说:“岸英啊!你看咱这里现在还是泥巴路,出行很不方便,你看这里啥时候才能通公路啊!”听到这样的问题,毛岸英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回答,因为他知道当时国家马上就要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了,而且在经济上也是非常困难的,一时间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来修公路。纵使他打心底想为乡亲们做些什么,但这些也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决定的。于是他想了一会儿后便对乡亲们说:“路肯定是要修的,只是现在国家还是有些困难,大家别着急!”听了毛岸英的话,大家伙的心也踏实了下来,便不再多问。
毛岸英
很快大家伙直接从前半夜聊到了后半夜,为了让毛岸英他们好好休息,大家伙便主动散去不再打扰。可乡亲们还没走出去多远又倒了回来,原来是大家才想起来县政府的老房子因为常年没人居住,也没有进行修缮,没办法住人,所以大家伙才折回想让毛岸英他们到自己家里住上一晚。不过不愿意打扰乡亲的毛岸英还是拒绝了大家的好意,当着大家伙的面拿起放在一旁的破门板担在摆好的凳子上,随后还笑着说:“你们瞧,这不就搞定了?!”虽然床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大家还是比较心疼他的,便争着要给毛岸英去拿被褥,可毛岸英这时却从包里拿出了一个小垫子和一件大衣,用垫子当褥子用大衣当被子就这样住了一夜。
毛岸英与爱人
第二天一大早毛岸英便收拾好行囊起身开始了逐门逐户地调研工作,因为他知道父亲这次让他回乡探亲并不只是为了让他给外婆过寿,更重要的是让其了解一下家乡的真实生活状况。毛岸英首先来到了一个年近一百的老阿公家中,由于这个老阿公常年卧病在床,且没人照顾,所以他的生活过的是异常的艰苦。毛岸英刚进门的时候,老阿公正准备从锅里盛早饭,看到毛岸英进来了,老阿公便张罗着让毛岸英一起吃。看到老阿公行动极其不便的毛岸英于是便决定亲自动手为老阿公做饭。可当他打开锅盖时,他直接被震撼到了,原来老阿公的锅里所谓的早饭就是一些快要腐烂的菜叶子,这让毛岸英无比的心酸。尽管自己在临来之前听说了乡亲们生活困难的样子,但他怎么也没想到乡亲们能够困难成这个样子。
毛主席
简单地吃完早饭之后,毛岸英从包里拿出5万块钱旧币(相当于现在的5元人民币),硬塞到老阿公手里,但是老阿公却坚决不收。没有办法毛岸英只好跟老阿公说:“阿公。这是我父亲让我一定要留下的,您可别推辞了!”。事后老阿公知道是毛主席的意思所以便没有再推辞,勉强收了下来。告别老阿公之后,毛岸英又陆陆续续拜访了许多乡亲,走进他们的家门之后他总能看到乡亲们艰辛的生活状态,但纵使生活再艰苦,大家看到毛岸英来了都会拿出最好的食物和满腔的热情进行招待。看到如此淳朴的乡亲毛岸英感到特别的欣慰,但同时他也十分心酸。
毛主席
由于毛岸英几乎每到一家,都会留下一些钱给乡亲们,所以很快毛主席交给他的稿费就被发完了。下午当他走进毛贻全的家中时,一进门就感觉这家人生活得比较艰辛,于是便想摸摸口袋给这家人拿一些钱。因为那个时候毛贻全已经去世了,整个家只剩下了母亲和妻子在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这种状况是肯定要给予一些帮助的,可毛岸英摸了下自己的口袋才发现已经没有钱了,然而就在毛岸英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又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当时毛贻全的儿子毛泽益向毛岸英表示:毛主席还欠着他们家13元钱。
毛主席故居
正当毛岸英搞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时,毛贻全的家人才跟毛岸英讲起了整个事情的经过。那还是在1925年的时候,当时的毛主席在韶山开办了一个农民夜校,只不过他一个人教起书来比较吃力,所以便叫来了堂叔毛贻全一起教书。后来因为湖南省长赵恒惕要对毛泽东实施抓捕,所以毛泽东只能尽快离开韶山,可当时的毛泽东身上却没有盘缠,为了给毛泽东凑钱毛贻全当即就将自己多年以来所有的积蓄13元都转交给了毛泽东。至此之后,很多年时间里毛贻全也从来没有向他人提到过这13元钱的事情,看到中国即将全面解放的时候,他才自豪的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家人,但他也从没跟家人提过让毛主席还钱这件事。
毛主席
遗憾的是,没能过上好日子的毛贻全早早地就这样病逝了。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毛贻全的妻子毛李氏,因为要照顾一家老小但自己有没有多大的能力,所以一直以来家人们都过着非常艰苦的日子。这段时间里毛李氏也曾想过将“借钱”这件事写信告诉毛主席,但即使是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来气了,他还是没有向毛主席开这个口。遇上这一年的旱灾之后,一家人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毛李氏才叫儿子写了一封信寄给了毛主席。得知整件事情的经过之后,毛岸英深感愧疚,他起身向毛贻全的妻子深鞠了一躬,并告诉她“自己身上暂时拿不出钱来,自己回去后会立马告诉父亲,并把钱还上!”。
毛主席
然而还没有等毛岸英回到北京,毛泽益写给毛主席的信就已经到北京了,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当即就写了回信并寄来了250万旧币(相当于现在的250元钱)。由于当时的通信不是很发达所以并不知道毛主席已经给回信寄款了。他还专门找到了湖南省长王首道借了100万旧币寄给了毛贻全的妻子。后来毛主席寄出去的250万,和毛岸英寄过去的100万几乎是同时到了毛李氏的手中。她盯着这笔钱看了很久,最终还是没忍住,眼含泪水地跟孩子们说:“当初你爹没有跟错人呐!”。
毛主席
谨以此文献为伟大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与毛岸英同志,这盛世,如您们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