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4 16:02:00
首轮供地过去4个月后,重庆第二批集中出让公告才姗姗来迟。
经统计重庆规自局8月31日-9月2日披露的百余条公告,该市第二轮土拍共推出126宗涉宅用地,合计12344亩,占据全年规划出让30210亩的4成。第二批次出让公告地块报名期限为8月31日12时-9月23日12时。
其中,备受市场关注的中心城区供地42宗,占地面积4111亩,规划建筑面积447.41万㎡,平均楼面价约7060元/㎡,总起拍价达315.9亿元;其他市辖区推出了涉宅地块84宗,占地面积约8233亩,规划建筑面积为973.25万㎡,推出楼面均价2216元/㎡。
竞拍规则趋严
在“房住不炒”政策和“三稳”目标指导下,全国首轮土拍却热度不减,“地王”频现、热门地块拍出天价,甚至加剧了部分城市土地市场的火爆程度,其中重庆拍出的高溢价率也引得市场侧目。
在首轮土拍中,重庆市由于未限地价,致使溢价率屡创新高,如招商蛇口以32.5亿元拿下重庆沙坪坝区一宗商住地块,溢价率高达129.98%;保利溢价83%竞得两江新区两路组团一地块等。据克而瑞统计,重庆首批供地中主城区46地块整体溢价率约43%,其中31块土地溢价率在40%以上,占比达77%。就整体而言,中原数据显示,重庆以36.23%的高溢价率位居“首批集中供地22城”榜首,几乎是22城平均溢价率14.7%的2.5倍。
首次集中供地过后,深圳、惠州、杭州等多个城市纷纷宣布中止或延迟二轮土拍,调整竞拍规则。在此背景下,重庆也加入了修改竞拍规则“打补丁”的行列。
首先,设置最高限价,将溢价率限制在6%-15%之间。
其次,引入“竞自持租赁住房”、“竞品质”模式。若报名期限内只有1家房企取得竞买资格,则采用挂牌方式出让;2家或以上则采用“现场拍卖+竞自持租赁住房”或“现场拍卖+竞自持租赁住房+竞高品质住宅”方式出让。
地价触顶后,各房企将开启“竞自持”模式,当自持比例达到100%后则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周边市辖区转为竞自持年限,年限满50年将依据竞买保证金最先到账的“先到先得”原则确认最终竞得人,二是中心城区部分地块开始“竞品质”。有业内人士分析,“此举或将利好龙湖、万科等拥有长租公寓的企业。”
此外,重庆市本次集中供地还对参拍企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购地资金来源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竞买企业股东不得违规提供借款、转贷、担保或其他融资便利,购地资金不得使用金融机构的融资资金、房地产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借款或预付款、其他自然人法人等组织的借款、竞买企业控制的非房地产企业融资等。
若经审查购地资金来源不符合要求,房企将被取消参与资格、竞得资格、解除出让合同、收回已出让土地等,并限制其在一定期限内参与土拍,视违约情节严重程度决定竞买保证金全部或部分不予返还。
或受此前宋都股份杭州退地事件影响,重庆也提到了“违约金”收取办法。若竞得人违约,应按照土地出让价款的10%支付违约金,同时评估土地限制权利条件改变前、后价值差,补缴差额部分地价款。
在本轮土拍中,尽管重庆对竞拍规则进行了查漏补缺,但市场上仍质疑声不断,“虽然限了最高地价,但未限最高房价”,担忧在引入“竞自持”、“竞品质”等新模式后未来房价走向或仍难以把控。
中心城区供应紧缩
据统计,重庆第二轮供地合计推出126宗涉宅用地,合计12344亩,较首轮供应的119宗地、11280亩分别上涨5.9%、9.4%。
不同的是,本次中心城区出让面积明显缩减,出让的42宗地占地4111亩,在总出让面积中所占比例从首批的56.7%降至33.3%;规划建筑面积447.41万㎡,较首批次减少36%,容积率约1.65,其中18幅地块位于TOD轨道站点周边。
从楼面价来看,或受到首次土拍过热以及“房住不炒”等政策影响,中心城区地块楼面均价较首轮土拍的9133元/㎡有一定“降温”,下降至7060元/㎡,最高限价均价约7723元/㎡,溢价率不超过15%;总体来看,42宗地总起拍价约315.9亿元。
其中,17宗地块有自持租赁住房要求,约占中心城区的四成;总规划建面51.43万㎡,占总出让面积的11.49%,主要分布在北碚区和九龙坡区。根据不同地块要求,自持租赁住房比例介于15%-100%之间,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双碑组团、北碚组团、水土组团和大石坝组团的4幅地块自持比例均高达100%。
与中心城区供地紧缩不同,重庆在其他市辖区则加大了推地力度,共推出84宗涉宅地块,占地面积约8233亩,规划建筑面积973.25万㎡,较首轮土拍大增58.6%;在楼面价方面,本次推出楼面均价2216元/㎡,较首轮土拍的1715元/㎡上升29.2%,总起拍价约215.7亿元。